第817章 814【商人的需求】_朕(王梓钧)
笔趣阁 > 朕(王梓钧) > 第817章 814【商人的需求】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817章 814【商人的需求】

  第817章814【商人的需求】

  新的工业发展思路,就是放宽市镇工业用地。

  这个政策,必定会被某些人钻空子,在乡镇附近变相的兼并土地。任何政策都是这样,根本无法避免,只能加强相关方面的监督,虽然肯定是监督不过来的。

  具有区位优势的城市,具有区位优势的市镇,在客观规律的影响下,迟早会脱颖而出。

  区位优势,包括交通、资源、人力等等。

  就像南京西边的江宁镇,具体地址,大概在后世的南京市区与马鞍山市区之间。看似两不着,但它背靠长江,还有一条小河从鸡笼山流过来。目前已经承接南京的剩余纺织业,只要放开批地的口子,纺织业必然迅速兴旺,形成一个纺织业大镇。

  它会跟南京抢夺各种工业资源,刚开始肯定互相干扰。但等到技术足够了,资源也有剩余了,交通工具发展了,就会跟南京连成一片,共同形成环南京纺织工业带。

  更明显的是在江南,比如无锡的高桥镇。目前还只是个水运小镇,但它位于两条运河的交汇处。一条运河连通嘉兴、吴江、苏州、无锡、常州、丹阳、镇江,另一条运河连通江阴汇入长江。另外还有两条河,可以连通太湖,周边全是产棉区,一旦放开批地,工业区位优势立即就来了。

  江南有很多这样的小镇,满地开花,互相竞争,刺激着纺织技术进步,最终养蛊式的分出胜负,市场和资本会自动调节,磨合形成工业配套。比如一些小镇,以纺纱为主;一些小镇,以织布为主;一些小镇,以染布为主。各个小镇联合起来,大工业生产的条件就有了。

  到目前为止,有且只有江南能达到这种程度,缺的只是技术进步而已。

  苏、松、常、湖、杭、嘉六府,大概是当今全世界,人口最稠密的地区,市镇遍地扎堆,而且都有手工业基础,还有复杂的水网相连。

  ……

  印度莫卧儿帝国,孟加拉湾,胡格利港。

  中国棉纺织业的加速繁荣,已经明显影响到这里。

  几十年前,胡格利并不由莫卧儿皇帝直辖。在战乱中逃亡的印度各族百姓,汇聚在此形成众多社区。葡萄牙人也形成两个社区,最后合并为一座城市,甚至还修筑了葡萄牙城墙。

  这里并非殖民地,而是租借地,性质跟澳门类似。

  由于葡萄牙纳税丰厚,地方官员乐见其成,双方相安无事好几十年。

  二十多年前,也就是崇祯初年。

  刚继位不久的崇祯,面临着陕西大旱。也是那时候继位的沙贾汗,则面临着莫卧儿大旱。大明王朝和莫卧儿帝国,几乎同时出现大面积严重旱灾——小冰河期气候异常,真的谁都不能幸免,当时的日本和朝鲜也闹饥荒。

  莫卧儿帝国连年灾荒,人相食,许多村落集体灭绝。

  内忧还伴随着外患,刚刚登基的沙贾汗,拿到了跟崇祯一样的剧本。帝国西部出现叛军,德干高原的苏丹国也在闹事,更西边还要跟波斯帝国打仗。

  于是,繁荣的胡格利港被盯上,葡萄牙这头肥猪可以开宰了。

  师出当然必须有名,沙贾汗也给葡萄牙人安了罪名:贩奴和传教!

  事实上,莫卧儿帝国自己就贩奴,并且早就同意了葡萄牙传教,葡萄牙这次是真的被无端扣帽子。

  一万大军、四百艘战舰、大量战象和火炮,浩浩荡荡杀向胡格利港。而城内的葡萄牙人,只有不到三百士兵,以及1500多平民和传教士。

  这么悬殊的兵力,莫卧儿大军依旧无法攻破城墙,一直围到葡萄牙人弹尽粮绝。

  莫卧儿皇帝沙贾汗,取得了“辉煌胜利”,但似乎并不怎么高兴。仅仅过去一年,莫卧儿就主动向葡萄牙示好,不但释放全部俘虏,还特批大量土地给葡萄牙人重建社区,甚至给予葡萄牙人17项商业和宗教特权。

  为啥这样?

  因为赶走了葡萄牙人,粮食一粒没抢到,战利品还不够负担战争开支。而且国内的货物,无法从孟加拉湾运走,不但失去了葡萄牙人缴纳的商税,还导致国内大量手工业者失业。一场大胜,打得莫卧儿经济雪上加霜。

  把葡萄牙人请回来三年,胡格利港恢复太慢,沙贾汗非常恼火,再次把葡萄牙人赶走,把相关土地全部承包给荷兰人。

  荷兰人经营港口二十年,如今终于再度繁荣。

  但荷兰人太过嚣张跋扈,沙贾汗觉得英国人不错,于是同意英国在胡格利建立贸易点。

  棉布纺织,是莫卧儿帝国最重要的行业,没有之一!

  葡萄牙、英国和荷兰人,在胡格利港购买棉布,卖到东南亚换取胡椒,或者是购买中国商品。

  而今,由于中国改进纺纱机、织布机,甚至少数还用上原始蒸汽机。棉布纺织生产效率迅速提高,成本不断下降,虽然不至于冲击印度市场,但却完全抢占了印度棉布的东南亚市场!

  印度棉布,在东南亚卖不出去了。

  与此同时,中国的棉纺织业,不断出现原料不足的现象。于是,葡萄牙、英国和荷兰,开始在孟加拉地区、印度东南部地区,大量采购棉花或者棉纱。他们把棉花、棉纱运到万丹和巴达维亚,再由那里的汉人商贾,装船运去江浙一带出售。

  最近这两年,由于马六甲被中国占领,广东海商开始打起了印度棉花的主意。

  广东海商在马六甲设立站点,先是到胡格利港购买棉花。这里的海贸生意,被荷兰和英国联手霸占(以荷兰为主,但英国有莫卧儿皇帝偏帮)。地方官员收了贿赂,拒绝跟中国商人接触,广东海商只能继续南下。

  终于,在东南沿海的坦焦尔国,通过葡萄牙人牵线,来自广东的商人,成功买到第一批印度棉花。

  随着中国使节团出使莫卧儿,莫卧儿皇帝也同意了中印贸易。广东商人这才成功进入胡格利港,但棉花份额依旧不大,主要是被荷兰商人给抢走了。

  “棉花怎么又涨价了?”

  胡格利港,一个中国商人,正在朝自己的翻译抱怨。

  翻译解释说:“棉花销量紧俏,英国和荷兰也在争抢。莫卧儿商贾不愁卖,就坐地起价了,荷兰人也在因此生气。”

  中国商人叫陈良锡,来自广东香山。他只负责购买印度棉花,偶尔也买棉纱,运到广州就卸货,再由别的商人转运去江浙。

  陈良锡愤怒道:“就算涨价,也不能涨这么多,一下子涨了五成。等我运回国内,哪里还有赚头?”

  翻译说道:“这里的商人,从来不讲信誉的,只要有便宜就往死里赚。”

  反复谈判好几天,陈良锡终于买到棉花,可那个价格实在太离谱,利润已经可以忽略不计了。

  对于高昂棉价,中国和英国商人都无法接受,但荷兰人居然表示赞同。

  荷兰每年有大量船只,要从孟加拉湾前往巴达维亚。能贩运的货物本就不多,只要有些许利润,也比跑空船更好。而且,还可以打价格战,赶走在此贸易的英国人和中国人。等形成垄断之后再压价也不迟!

 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商人,主动找到陈良锡:“陈,中国这么强大,中国商人应该去面见皇帝。请求中国皇帝出兵,把荷兰人赶出巴达维亚。那样一来,你们就可以在印度买廉价棉花,我们也可以在爪哇买到更多香料。”

  陈良锡感慨:“中国皇帝陛下,日理万机,政务繁忙,哪会因为我们商人而兴兵?”

  英国商人却说:“一国君主,就该为商人开拓市场。我听说,中国皇帝非常英明聪慧,他一定会帮忙赶走荷兰人的。前几年,中国和荷兰不是打了几仗吗?你们把马六甲都占领了。”

  陈良锡若有所思。

  带着棉花回到广州,陈良锡就去找自己的东家。他只是个跑腿的,真正的老板,不可能亲自前往印度进货。

  “东家,荷兰人在胡格利港,串通莫卧儿官员和商人,对棉花和棉纱坐地起价,”陈良锡说,“荷兰人狼子野心,想要垄断棉花贸易,等把我们逼走了再压价。任其这般做法,胡格利的生意就没必要再跑了,累死累活也赚不到几个。”

  东家名叫陈翀,问道:“你是什么想法?”

  陈良锡说:“串联江南商贾,一起给陛下上疏。请陛下出兵,一举攻占巴达维亚。只要荷兰没了巴达维亚,荷兰人就无法立足,再也不能跟我们抢生意。”

  陈翀皱眉说:“此事不好办。一是江南商贾,恐怕不愿跟我们联合上疏;二是朝廷那里,多半不会因此而出兵。”

  陈良锡说道:“江南的纺织商人,经常缺棉花。特别是山东恢复以后,山东也在搞纺织工厂,山东的棉花卖到江南越来越少。我们帮着江南商贾买印度棉花,最有利的是他们,他们为何不愿帮忙呢?至于朝廷那里,且看陛下怎么做吧。”

  陈翀左思右想,拍打拳头说:“那就试试看!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166341.com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166341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